合肥又抄底成功,赢麻了!

合肥又抄底成功,赢麻了!

图片[1]-合肥又抄底成功,赢麻了!-众嗅网

作者:安娜

来源: 米宅

文章已获授权

1

这次是欧菲光,最近它的股价从低位暴涨翻倍还多,股东之一的合肥国资又获得了一笔巨大的投资回报;

事情是这样的,2021年3月,曾经荣极一时的欧菲光被苹果踢出产业链之后,业绩和股价遭遇双杀,一度濒临死局,最关键的时刻,合肥招商部门的专家进行了百余场的商谈,形成了几十篇研报,最终与欧菲光达成了合作,两家合肥国资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合肥合屏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了欧菲光22亿元。

图片来源:人民资讯

这对于处在悬崖边上的欧菲光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后来,欧菲光将光电光学产业基地建在了合肥,总投资超100亿元,也为合肥带来了产业集群效应,其中车载摄像头产品补齐了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欧菲光有了合肥的加持,2023年8月,华为推出了Mate60系列手机,欧菲光迎来了王者归来和绝境翻盘,成为该系列的手机摄像组的主要供应商,此后悄然实现业绩反转,起死回生了。

2020-2022年,欧菲光连续三年亏损分别为20亿元、26亿元,52亿元,2023年终于起死回生,开始盈利,今年以来,欧菲光业绩持续增长,根据24年三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4.72亿元,同比增长33.76%,归母净利润4711.92万元,同比增长115.74%。

2021年,合肥出手时,欧菲光股价只有6.22元/股,现在股价最高18元,翻倍还多,合肥不仅收获了一项高新技术产业和一大批高薪岗位,还获得了大笔的投资收益,可谓是赚麻了!

2

其实,这不是合肥第一次豪赌成功。

早在2007年,合肥政府就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90亿元赌面板行业,投资了京东方,最后赚了100多亿元,

2011年又拿出100多亿元投资半导体,投资了长鑫和兆易创新等,浮盈超过千亿元。

在合肥面板、半导体等行业的投资成功之后,风投的火种开始在新能源行业蔓延。

2020年,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在被上海市抛弃后,蔚来汽车在2020年与合肥市政府达成了一项对赌协议 ,合肥政府向蔚来中国项目投资70亿元人民币,自此,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

合肥政府在新能源行业的投资和招商引资也吸引了一些其他车企在合肥落地新能源汽车项目。

比如,2020年5月29日,安徽省国资、大众中国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三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大众中国出资10亿欧元,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50%的股份,安徽省国资委持有50%的股权并仍控制安徽江淮汽车集团。

2021年7月9日,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签约落户长丰。从谈判到签约用时23天,从签约到开工用时42天,从开工建设再到整车下线用时仅10个月,在不到1年的时间完成建设投产。

比亚迪合肥工厂创造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合肥速度”,见证了安徽、合肥上下齐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和毅力。

▲合肥比亚迪一期厂房

此外,华为与合肥市政府于2019年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华为合肥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随后落户高新区。2020年,双方合作内容扩展到汽车电子产业,华为与江淮汽车合作开发新一代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平台技术。

图片

▲(华为安徽区域总部项目)图片来源:安徽省发改委微信公众号

图片

如今,合肥超过了青岛、佛山,成为中国家电产业之都,还是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基地以及新能源汽车之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产值超过1700亿元,同比增长54.6%。

3

随着中科大科研成果转化的不断推进,像科大讯飞、国盾量子等中科大转化来的企业也就近落户合肥,并通过一系列的人才吸引政策,将人才留在了合肥。

根据统计,202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生留在合肥的比例为43.5%,其中硕士生留合肥的比例为43.5%,博士生留合肥的比例为44%‌。

就像硅谷依靠斯坦福一样,凭借中科大的校友资源,合肥也逐渐成为了一座汇聚创新力量的“东方硅谷”。

此外,合肥政府也将科技创新摆在全市发展的核心位置,财政科技支出由2012年的22.7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46亿元,年均增长24.2%;2023年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1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截至2024年11月,合肥的上市公司数量有84家,在地/市级上市公司数量排名第12名。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第三大晶圆厂,晶合集成2023年5月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募资总额99.6亿元,成为安徽历史上最大的IPO,目前总市值已经超过5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第三大晶圆厂,晶合集成2023年5月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募资总额99.6亿元,成为安徽历史上最大的IPO,目前总市值已经超过500亿元。

4

合肥在产业、技术、人才、投资方面的创新战略,并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区,推动合肥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合肥GDP增幅高达80.95%,远高于南京、上海、杭州、宁波该数据增幅,可谓长三角城市群的“上进生”。

2022年合肥GDP突破1.2万亿元,连续七年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台阶,同比增长3.5%,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2023年,合肥经济稳中求进,GDP达到1.27万亿元,同比增长5.8%,高于全国0.55个百分点。

2024年前三季度,合肥GDP 9697.1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17,增速5.4%,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

随着近年来合肥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合肥也吸纳了大量外地人口的流入。

从2010-2020的十年时间,合肥新流入人口191.3万,超过上海的185.2万。

2023年,合肥常住人口985.3万人,较2022年增加21.9万人,增长2.3%,在净增常住人口再创新高,在全国净增人口中位居榜首。随着近年来合肥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合肥也吸纳了大量外地人口的流入。
从2010-2020的十年时间,合肥新流入人口191.3万,超过上海的185.2万。
2023年,合肥常住人口985.3万人,较2022年增加21.9万人,增长2.3%,在净增常住人口再创新高,在全国净增人口中位居榜首。

图片来源:遥远水乡

总的来说,背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顶尖学府的科研成果转化,依赖政府的风险投资和招商引资,吸引了一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落地合肥,IPO上市公司也在不断增加,带动了合肥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的不断流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